Leonix 发表于 2013-12-13 10:23:50

对近期空管与连飞工作的建议与提案 第一篇

近期各场连飞活动,我基本都在旁听,看到的问题会大多数人更多更全面。将近期见闻整理了一下,发表这一篇建议与提案,希望能促进大家的思考,对未来的连飞活动也提供一些帮助,推动管制和机组同步进步。

1. MD11的问题
近期发现不少机组在执飞MD11航空器参加连飞活动时,无法正确执行国内要求的英尺取整米制高度层,带来引发高度告警等问题。建议在全论坛进行强调MD11飞行的规范,并同时加深对英尺取整米制高度层的认识。要求机组自行阅读在英尺取整米制高度层驾驶MD11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自查自训。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使用MD11参加连飞活动。在此之前应当对MD11航空器进行严格限制。

2. 翼展的问题
近期部分S1管制员在活动中发放机位时出现机位使用不合理,甚至引发冲突的情况。经调查为管制员对机型翼展不熟悉,造成实际活动中往往凭感觉发放机位。建议空管中心要求所有管制员在登录涉及发放机位及指挥机组滑行的席位前,除了阅读AD中关于机位和滑行道的限制外,还需对各机型的翼展进行明确。

3. 机型代码的问题
长久以来空管中心对机型代码一直疏于管理,这不便于管制员的工作,并可能影响到上述建议2.提到的问题的解决。建议空管中心发布明确的机型代码填写规范,要求机组严格执行,否则基于相应处罚。特别针对PMDG777的机型代码,管制员发放777机型的机位前应反复证实机模,包括机型和机模开发公司。


4. 下高的问题
经过在空管群的讨论,一些管制员不同程度地对于飞机下高性能不明确,不清楚应当什么位置给予机组下高指令,往往出现下高过早的问题。并且在上周末的活动中连续两天出现误读航图高度限制,要求机组提前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下高,引导飞机一度低于下滑刨面数千米的情况。建议要求管制员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空管中心建立相应责任机制,在进近与区调协调高度时增设第三方的责任人,监督高度移交的协调。在不知道真实中高度移交协议的情况下,移交高度不应当人为地增加过多限制。


5. 旁听实习的问题
近期部分S1管制员积极报名参加活动管制,这是好的表现。但是如果纯粹自己上管制,而不旁听他人管制,很难有明显的进步。近期活动在机场管制这一环节也频繁反复出现一些相同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建议建立明确的观察席机制,要求实习管制员,特别是S1级别管制员,经常参加旁听,而减少上席位的次数。同时,对观察席的登录名称应当有规范,防止标牌错误移交。


6. 呼号呼叫的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管制员呼叫机组,二是机组呼叫管制员。对于管制员,经过实践,发现相当数量的管制员通过翻找TS名单来报告机组呼号,这是一种很糟糕的习惯。建议管制员加强听力训练,并提高雷达标牌阅读能力,避免用TS寻找机组的情况。对于机组,往往出现呼叫的席位不正确的现象,比如管制席位是塔台,申请滑行时却呼叫地面的情况。建议各机组呼叫管制员前先看清管制的席位名称,并特别留意一些特殊的席位,比如凤凰塔台,三灶塔台等。另外为缩短通话,建议在呼叫区调和进近等席位时,省略“区调”,“进近”等称呼,比如上海区调和上海进近,直接呼叫“上海”。范例:东方5398,联系上海1203,再见。


仅就这一阶段发表一些看法。未来会根据新的动态给出更多的建议。
希望大家积极讨论。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当面提出。


绝对/kuk零度 发表于 2013-12-13 10:34:47

5398有心了!赞一个!

JACK0011 发表于 2013-12-13 11:17:16

自己航的帖子一定要顶,作为机组一定要严格执行。

Nagato_Yuki 发表于 2013-12-13 17:34:57

飞了这么久 觉得该开始连飞了....先了解下
MD11的RVSM貌似好早就有教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近期空管与连飞工作的建议与提案 第一篇